我國已接種新冠疫苗6498萬人劑次
重點人群接種工作正依序推進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1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截至3月14日,全國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劑次。我國正在按照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接種,穩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蓋率。目前,相關部門沒有發現新冠病毒的變異株對我國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保護率產生明顯影響。
李斌介紹,目前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這類人群主要包括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風險的人群和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的人員,還包括邊境縣地區的18歲以上人群和服務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等疾病傳播風險較高的人群,部分因特殊原因需接種且身體基礎狀況較好的老年人,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重點人群。
為保障接種工作的順利開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成立了疫苗工作協調組,統籌全國疫苗供應,全力推動疫苗達產擴能。同時,嚴格落實疫苗全流程管控措施。在流向追蹤方面,中國建立了全國疫苗電子追溯協同平臺,各地及時準確地向平臺報告規定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疫苗流通和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嚴把疫苗出入關,定時監測、記錄新冠病毒疫苗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確保儲運安全。
談到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相關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說,通常情況下,建議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接種要間隔至少兩周以上。疫苗對人體來說是外來抗原,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但絕大多數都是一般反應,這些反應不需要處理就能夠自愈,但有時候接種疫苗后會遇到疑似不良反應,癥狀稍微重一些,這時候建議受種者及時就醫。
針對新冠病毒變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認為,病毒長期傳播可能會產生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影響疫苗保護力的風險。為有效應對病毒變異造成的影響,必須提前謀劃和積極準備。一方面要密切監測、實時監測,發現后盡快收集測定,及時發現它對疫苗的影響;另一方面,加強疫苗的平臺建設,同時積極研究新一代的疫苗,一旦出現病毒變異引起疫苗免疫效果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的情況,能夠在最短時間研發出針對變異株的疫苗。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我國在優先保障新冠病毒疫苗國內需求的同時,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得到了國際各方的高度肯定。隨著產能不斷釋放,產量不斷擴大,將繼續擴大對國外的援助與出口。(記者 吳佳佳)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